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2025年AI行业的必打战役变了。
2024年最火的AI应用类型是ChatBot(聊天机器人),彼时的主要参赛玩家是Kimi、豆包和元宝,到春节前后DeepSeek也加入战局。但到2025年,最火的AI应用类型变成了“超级框”。
所谓的“AI超级框”,是指一个入口就能满足用户的AI搜索、AI对话以及AI PPT、AI翻译、AI生图等不同需求。目前带头的参赛玩家是阿里和百度,它们的打法也很有意思,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将旗下“旧将”——阿里夸克和百度文库推向前线。
这两款旧工具类产品,掀起了国内AI产品的新的月活大战。
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今年3月AI产品榜·国内总榜的第一名为夸克,月活达1.48亿。第二到第五名都是ChatBot产品,月活用户均未破亿。
很多人对夸克和百度文库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阶段的工具属性——夸克被很多年轻人用来进行志愿填报和在网盘存“影视剧资源”,百度文库则被很多人用来写论文和做PPT。
然而,经过过去几年持续发力大模型和云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阿里和百度已经分别对这两个产品进行“升级”,即在Chatbot的产品形态上更进一步,将AI对话、深度搜索、AI工具整合到一起,满足用户“一站式任务解决”的需求,争夺用户的流量入口。
从搜索引擎到AI Agent,从文档工具到生态入口,夸克和文库这两款产品不仅承载着大厂争夺C端流量的野心,更折射出科技巨头在AI下半场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这场“急前锋”之战,才刚刚开始。
如果你现在打开夸克和百度文库,会发现它们长得越来越像了,相当于都是在ChatBot的基础上,集成了一系列AI工具,成为AI Agent。
但与上一阶段的纯ChatBot产品相比,夸克和百度文库都完成了从单一搜索或对话到能独立解决需求的闭环,有一定的进步。
夸克(上)和百度文库(下)越来越像
两者稍微有所不同的是,1、夸克的深度思考模式是全网为数不多没用DeepSeek R1大模型,而采用自己的通义大模型。2、百度文库由于有文档数据和文字处理的基因,在文档和PPT相关的AI功能上更细分更垂直。
那么,看上去“大而全”的夸克和百度文库到底好不好用?「定焦One」做了一系列实测。
我们先让夸克、百度文库和DeepSeek同时做一份“五一假期北京和京郊的旅行行程”,详细到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酒店推荐。
从结果来看,DeepSeek最全,给出了预算和具体酒店名称及路线(几号线地铁和公交),行程包含市内景点和京郊景点,以及特色小吃和购物路线。
夸克给出的是一份“特种兵攻略”,行程很紧张且推荐入住的酒店是天安门附近的北京贵宾楼饭店,五一房价2300元/晚起步,实操性很弱。百度文库给出的是一份“简略版攻略”,缺乏京郊的景点推荐,也没有推荐酒店,答题不够完整。
第二道题是询问夸克和百度文库“前两天打喷嚏之后出现尾椎骨疼痛的情况”,让它们分析原因并推荐相关药物和居家康复动作的跟练视频。
这次,夸克和百度文库给出的建议差不多,都提到了可能是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也都没有出现广告。但两者都没有直接给出跟练的康复动作视频,只提到了哔哩哔哩和Keep等平台上有相关视频资源。
百度文库还给出了这张图,有“过度回答”的嫌疑
从前两道题的测试中能感受到,夸克和百度文库在基本的意图识别、信息匹配上已经较传统的搜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给出的结果还是不够直接和满意。
或许回答问题不是它们的强项,那再来对比两者都主打的PPT功能。第三题我们以“系统梳理一下零食折扣行业,并生成一份行业报告PPT,最好能给出具体的品牌加盟建议”进行测试。
夸克的优点是速度快,大纲生成速度约10秒,几乎同步生成19页PP;同时基本功能无付费,限制十次下载次数,超过才需付费。但是生成的PPT内容堪忧,只包含框架,没有内容填充,也没有提到任何相关品牌和行业分析,无法直接使用。
夸克生成的PPT
百度文库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20秒生成提纲、1分13秒生成31页PPT,但包含多处付费点,下载PPT需花费2.9元7天体验卡,连续包季为48元/季度,大部分PPT模版也都需要付费。相比之下,百度文库生成的PPT内容填充更丰富,图片也可以一键AI换图(体感与百度关键词搜图的结果类似),但整体还没有达到直接可用的程度。
百度文库制作的PPT
总结来看,两者的AI PPT功能在需求理解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内容生成方面表现一般,更加适合用于已经有内容、只用自动排版和配图的需求,想要达到可用效果还需要花很长时间调整。
体验下来,「定焦One」觉得两者还处在过渡阶段,有了智能体的雏形,但想要真正达到宣传的All in One效果,一方面需要用户多用,让智能体适用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另一方面需要用户降低预期,将AI当作协作助手,学会精准提需求、分配任务,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化,而非在现阶段就要求智能体完美执行任务。
这场“超级框”之战,阿里和百度分别派出的“急前锋”为什么是夸克和百度文库?
纵观这两个产品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其实有着高度相似性。
百度从最初的搜索引擎出发,最终将AI to C业务押注在百度文库(现与百度网盘融合)这个融合型工具平台上。而夸克的成长路径几乎是翻版:从无广告的搜索起家贴着百度打,随后并入夸克网盘、夸克高考等垂直应用吸引更年轻的用户群体,最后成为“AI超级框”。
同时,李彦宏在10多年前就提出过“框计算”的概念——用户不需要在不同网站间跳转搜索答案,而是直接在百度的“框”里完成信息获取和任务处理,这其实和夸克现在提出的概念类似。
从大厂的生态来看,自然是希望将流量和用户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夸克和百度文库是阿里和百度手里现成的牌,甚至可以说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且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产品中集成的垂直工具的调用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押注将这两个产品的思路是对的”,AI产品榜创始人李榜主表示。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传统搜索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纯ChatBot产品的用户忠诚度又很低。百度文库和阿里夸克背后,都是“搜索+网盘+百度文库”的集合,这三类产品都有一定的用户量和数据量,也有刚需属性,天然适配AI时代“一站式任务解决”需求,很适合发展为AI Agent。
AI行业从业者洋晨表示,网盘和百度文库的用户端迁移成本都很高,用户在哪儿,入口就在哪儿做,同时,云盘和百度文库里的数据可以构建用户的本地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加入大模型能力,确实能提高C端用户的个性化使用体验。“逻辑是对的,后面拼的是各家的产品力,最后的实际体验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都还在尝试。”
前红杉资本投资人、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杜雨也表示,夸克和百度文库的用户和当前AI的主流用户群匹配,又因为和主站有用户区隔度,适合做更多的创新尝试。“目前使用AI APP的核心用户群是学生、白领,场景主要也是桌面工作为主。因为AI APP的使用更偏研究分析和知识检索,在当前尚未泛化到大众和下沉人群,或许未来AI的娱乐场景更成熟后会泛化。”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这两个产品本身也需要解决自身的商业化难题。
夸克此前主打无广告的纯净搜索,商业模式不靠广告变现,而是绕道会员付费模式(网盘、扫描王、小说、学习和文档的会员),但是会员付费的规模和增速都相对较小。随着阿里加码夸克,产品KPI优先为用户增长、留存和AI功能渗透率,商业化压力相对可以缓解。根据AI产品榜数据,夸克在今年3月国内APP MAU榜单中排名第一。
百度网盘和百度文库早就自负盈亏,有数据显示,百度文库20204年的营收比WPS还高,具备一定的收费基础,而AI功能又为百度文库增加了一道新的商业化道路。数据显示,百度文库AI功能MAU超9000万,DAU年同比增长230%,付费用户超4000万。
不过,洋晨表示,“AI超级框”未必是AI应用的最优形态。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工具类产品的无限叠加,并不意味着用户留存的无限延长,反而可能让用户分不清主次。
“这些工具怎么样被高效的使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否则就会陷入功能越强大、用户越难用的悖论。”李榜主认为,这就需要背后的大模型做好用户意图的分发,达到在一个框里实现“某个功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完成任务”的效果,而不是堆砌那么多功能在首页。
洋晨则指出,当产品层面上并没有拉开太多差距时,或许最后还是基础模型层面的竞争,同时延展到各种细分专业领域,也需要在基础模型之上对细分领域数据和工作流进行整合。
近期,两大巨头也都在基础模型上持续发力,阿里相继发布了Qwen2.5-Max、通义万相2.1、千问QWQ-32B等开源模型,百度上线了文心大模型4.5及文心大模型X1。
从公司的发展想象力和AI生态位布局来说,“超级框”是大厂们AI To C必须走的一步,但是这两家的解法也有所不同。
百度曾经把持着搜索引擎这个流量入口,靠广告撑起90%的收入,赚得盆满钵满,但近两年试图抢夺百度搜索生意的对手越来越多——短视频和直播平台、AI ChatBot平台等瓜分了许多流量,百度的广告收入承压,需要新的增长点。
阿里也面临一样的境遇,过去几年,阿里的淘天集团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为了抵抗对手竞争跟进低价策略,又面临利润的压力。无论从获取更多C端流量入口还是业务想象力层面来看,阿里在传统电商叙事之外,也需要新故事。
所以百度和阿里这两家过去主要靠B端广告收入的大公司,要在2025年集体发力AI To C,并为这一战略倾注资源。
除了流量入口的占位和用户心智的转变,AI To C对阿里和百度来说,还有对集团AI生态的补足作用。
阿里在AI布局上有阿里云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通义千问大模型和钉钉这样的B端应用,夸克补足了C端应用的一环。“夸克还能测试和验证通义大模型的能力,让用户对阿里开源大模型有更深的感知,通义大模型的的影响力和口碑也不再仅限于开发者社区”,李榜主称。
图源 / Pexels
百度几乎也是同样的配置,有百度云和文心一言大模型,现在借由百度文库补足C端一环。
不过这其中也涉及一些内部业务条线的竞争和赛马。在夸克和百度文库被提到如今的战略位之前,阿里和百度也曾推出通义APP和文小言APP,现在“通义APP”已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夸克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夸克也从原本使用自研夸克大模型转向通义大模型。而百度文库目前已经接入DeepSeek,之后如何在自研与外部大模型之间取舍,仍需观察。
现在各大厂其实都还在探索AI入口到底在那里,以及AI应用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所以需要搭建自己的C端流量入口。百度和阿里的AI To C布局调整还在持续,只是路线不同。
阿里探索的方向是C端硬件。据媒体报道,阿里内部为数不多的To C硬件业务天猫精灵,已经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新团队还在研究AI智能眼镜,同时两大硬件都将接入夸克AI能力。据悉,阿里AI智能眼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发布。这一点抖音也是一样的做法,在自研的AI硬件OlaFriend耳机里面接入了豆包。
天猫精灵和小度音箱在上一个阶段都处于能完成简单指令(如控制家电开关)和对话的阶段,可用场景并不多。随着大模型在对话交互、意图理解方面的能力提升,AI硬件方面也会有很多想象空间。
百度则是走AI Agent路线。今年百度正式上线了一批Agent,包括可以将文字、音频、PDF、视频等素材放到一起自动生成PPT的“自由画布”,也包括光靠输入需求就能自动写代码、小白也能做网站和APP的“秒哒”。
实际体验之后可以发现,百度的路线在于将某个细分需求做深做精,以此拉动C端用户付费。秒哒产品负责人董恒告诉「定焦One」,在秒哒的20000家内测用户中,企业和C端个人用户呈现五五开的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Manus抢占红利之后,头部大厂在2025年必将跟进Agent,百度和阿里已经率先迈出这一步,但不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厂,都会面临“场景+技术+产品”的三重考验。
此外,字节旗下的豆包、Kimi、腾讯旗下的元宝,近期也开始定位“超级助手”,在原本的ChatBot基础上加入众多AI功能,打工人可能真的不够用了。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中,谁能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谁能更高效地连接技术与应用,谁就能在AI To C的浪潮中率先突围。
*题图来源于Pixabay。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洋晨为化名。
❤国产精品海角剧情 | 4天前 |
女人扒开👙给男生摸🍑动态图 |
91♥️丝袜一区二区 | 2天前 |
小🐔🐔伸进🈲🔞🔞91github.com |
17禁🍆🍑🔞❌❌❌游戏 | 6天前 |
❌❌❌❌学生XXXX免费 |
女性向漫画网18㊙️免费 | 5天前 |
莎莉娜扒开腿被❌ |
furry成人🔞视频e站转 | 2天前 |
jk校花❌开腿让我爽一晚 |
🍐❤️🌶️🕊️4窝🐎 | 1天前 |
裸体裸乳🍑无码 |
女下部扒开㊙️高清网站 | 4天前 |
Hk416被❌吸乳脱内内在线看 |
看片➕v | 7天前 |
男同被🌿出水 |
白露自慰❌❌喷水好爽网站 | 0天前 |
无码H肉18㊙️影视在线观 |
女同被❌到爽🔞白桃美人漫画 | 8天前 |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妃光 |